充电宝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变革。据工信部近期多次组织召开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透露,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充电宝新国标即将落地。这一变化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手中的充电宝可能不仅会显示剩余电量,还会实时告知产品的“健康状态”和剩余寿命。

据参会企业负责人透露,新标准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起正式实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实施后,现有的3C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整个行业将面临一轮彻底的洗牌。

与旧标准相比,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在整机层面,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外壳必须标注“建议使用寿命”与代工厂全称,这一举措将显著强化产品溯源能力,帮助消费者更清晰掌握产品的使用周期。
线路板方面则强制要求配备LCD屏幕或联网APP,可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推动充电宝从过去的“黑箱”设备转向信息高度透明的智能产品。在最为核心的电芯部分,新国标引入了多项强化安全测试,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130℃三十分钟提升至135℃六十分钟,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1.4倍。

这些严格的新规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相关参会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许多工厂难以达到。”据其预估,在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而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
这一预测背后有着充分的安全考量,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过去半年中,充电宝行业共发生700多起安全事故,对居民生活及航空运输等领域造成显著影响。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充电宝自燃、爆炸事件频发,仅2024年境内航班就发生37起移动电源自燃事件,其中81%涉及未获3C认证的劣质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认监委已于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不过,此前已经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
近期,充电宝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安全风暴,2025年6月以来,多个知名充电宝品牌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认证机构也依法撤销或暂停了多家充电宝及电芯厂家的3C认证证书。民航局此前曾紧急发布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充电宝产品乘坐境内航班。

预计2026年6月新国标实施后,市场上近七成充电宝产能将因无法满足新标准而退出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手中符合旧标的充电宝仍可继续使用,但在未来选购新产品时,建议认准标注有“建议使用寿命”和代工厂全称的新款智能充电宝,以确保使用安全与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