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两轮行业在一种隐性成本里运转:一换处理器就要推倒重来,不同供应商带来不同底层环境,算法难复用,连同一批 Bug 都会在各家产品间“轮回”。技术无法沉淀、体验难以统一,最终表现为产品差异小、进化慢、售后重。这些问题的共同根源,是系统层长期缺位。
近期,九号公司发布凌波 OS(NimbleOS),定位为两轮行业首个自研全域操作系统,试图从根上改变上述逻辑。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操作系统,模块调用是割裂的,企业只能“跟着零部件走”。凌波 OS 的目标,就是给零部件写入“统一基因”,让电池、电机、传感器、控制器说同一种“母语”,把产品从“零件拼装”带向“系统生长”。
与汽车行业的 Autosar 相比,凌波 OS 不是“照搬缩小”,而是针对两轮算力与成本约束做了轻量化设计:既能跑在入门级 MCU,也能覆盖高端硬件;既保留架构统一与标准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又避免“大而重”。
这套骨架的价值,体现在三件事上。第一,统一架构与数据模型,相当于给各模块赋予同源 DNA,开发协同与一致性显著提升。第二,云—边—端打通,车端实时控制、手机交互与云端分析形成“三级大脑”,比如电池健康不再只靠本地阈值判断,而是叠加云端画像做预测预警。第三,时间确定性保障安全,在紧急制动等关键场景,系统强调“必达且可预期”,不是一味追求更快,而是确保在最坏条件下仍按时响应。
系统层建立后,能力不再固化在硬件里,而能被“服务化”与“版本化”。这也是凌波 OS 之于用户最直观的改变:OTA 与算法迭代变成常态,旧车型也能获得新能力,产品进入“常用常新”的进化轨道。
九号公司的技术路线能看出这一演进:2019 年 RideyGO 手机即钥匙把“用车便利”做成体验起点;2022 年“软件定义骑行”与鼹鼠控算法把“顺滑”做成差异化;到 2025 年,凌波 OS 成为真智能 3.0 的底座,把单点创新汇入系统能力。
系统层的意义不止于更好用,还在于让价值创造延伸到全生命周期。对企业而言,竞争从“零部件堆叠”转向“系统与数据的复用”,技术壁垒由点状变成体系化;对用户而言,车辆从一次性商品转为可持续成长的伙伴,个性化设定(骑行偏好、界面主题等)可云端保存与跨车同步,“千车千面”真正落地。
更进一步,九号公司推出的 NimbleOS.dev 开发者平台,允许在合规安全边界内进行二次开发,推动从 PGC(专业生产内容)向 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演进:主题 UI、骑行曲线分享、路书与灯语等,都会在系统底座上快速孵化。
当系统层补齐,两轮车的产业范式随之改变:研发协同更顺、迭代速度更快、用户价值更长。凌波 OS 只是起点——结合摄像头与传感器的智能哨兵、基于使用习惯的AI 自适应调参、面向更高安全级别的车路协同,都将成为顺水推舟的自然增量。从“机械时代”迈向“软件定义时代”,九号公司用统一架构与开放生态,把两轮行业长期欠下的“系统账”一次补齐,也把自己的竞争力从单一产品,升级为可复用、可扩展、可持续进化的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