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树漫画《链锯人》的首部剧场版动画《链锯人 蕾塞篇》于上周五(9月19日)在日本上映,口碑持续走高,上映四天票房已突破15亿日元。为主题曲《IRIS OUT》与片尾曲《JANE DOE》操刀制作的米津玄师,近日接受日本媒体natalie专访,分享了创作背景以及与宇多田光的合作细节。
被问及两首歌风格迥异却彼此互补时,米津玄师表示,创作之初便确定需完成两首作品。片尾曲《JANE DOE》已有清晰画面,而《IRIS OUT》则是在摸索中逐步成型。他刻意避免将其做成《KICK BACK》的延续,而是赋予其“自由落体”般的直坠感,与前者复杂如过山车的结构形成对比。
米津玄师提到,创作时常凝视蕾塞的原作分镜,认为她具有“令人晕眩又甘愿被欺骗”的魅力。他将蕾塞视为能打乱感官的角色,并将“道德与欲望之间的摇摆感”融入歌词,试图表达现代社会中“推し”文化所承载的情欲与神圣性的矛盾。
米津玄师坦言,《JANE DOE》从一开始就认定需由女声演绎。他参考了碧玉与汤姆·约克在《在黑暗中漫舞》中的合唱风格,最终确定“男女对唱、忧郁而黑暗”的基调。创作过程中,A段旋律完成后,他强烈感受到“非宇多田光不可”,认为其声音中孤独与清爽并存的特质与歌曲完美契合。
歌词灵感来源于“赤脚行走在碎玻璃上,血迹成痕”的画面,呼应蕾塞“消除自我痕迹”的角色本质。米津玄师将《JANE DOE》设定为蕾塞的视角,与《IRIS OUT》中电次的视角形成对话,并通过封面设计刻意展现蕾塞“色气”与诱惑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