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资讯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尼罗河上的惨案》试玩报告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尼罗河上的惨案》试玩报告

时间:2025-08-19 08:52:30 作者:小爱
名著的改编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在她一生创作了超过80篇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 她塑造的经典侦探形象:比利时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享誉全球,在侦探小说迷中拥有极高的人气,他也贯穿于阿加莎无数畅销的经典名作中。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过去,阿加莎的作品也被无数次地改编为游戏作品,而这两部经典作品自然也不会缺席,但基本都是以文字冒险的玩法为主。用现代化的3D技术重新演绎这两个故事似乎成了粉丝的心愿。

  2023年,法国游戏公司Microids推出了新作《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游戏采用3D推理冒险解谜玩法,以现代背景讲述经典故事。原著粉丝对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似乎完美的改编游戏已经出现了。

  在这里给不了解Microids的玩家科普下,这是一家来自法国的游戏公司,如果你是普通的游戏玩家,玩的游戏比较杂的话,那我可以跟你介绍它是《师父》的发行商。但如果你是解谜冒险游戏的爱好者,我就可以跟你介绍Microids是经典3D解谜冒险系列《塞伯利亚之谜》的缔造者。

  老牌解谜冒险厂商的出手,也让粉丝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质量更有信心。但实际作品推出后,游戏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游戏落后十年的画面表现、僵硬的人物动画、鸡肋的原创情节、无聊落伍的游戏玩法以及不可跳过的对话,让部分玩家对其口诛笔伐,认为是消耗粉丝热情的粗制滥造作品。但还是有很多玩家对游戏比较宽容,认为游戏虽然质量不高,但对原著粉丝而言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作品,以现代背景演绎经典故事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手法,也很对他们的胃口。

  在经历争议的首作后,时隔不到两年Microids就宣布推出续作。由原班人马打造,改编自阿加莎另一个知名故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尼罗河上的惨案》。我们都很怀疑,这么短时间推出的续作的质量究竟有保障吗?在试玩过游戏的DEMO后我得到了答案。

我保留了“年代感”

  DEMO的全部内容即为游戏的序章部分,是制作组的原创剧情,主要是带玩家了解游戏的基础玩法和相关的剧情人物。

  游戏中,我们操控的就是原著的主角赫尔克里·波洛,DEMO的结尾以及后面正式版的内容我们似乎还会操控女主简·罗伊斯,一位新秀私家侦探,是波洛的铁粉。

  进入DEMO后,首先会注意到的部分是游戏停留在十年以前的画面表现,即使放在预算普遍吃紧的解谜冒险游戏里也是较差的存在。低多边形的人物建模,粗糙的场景贴图,让人很难想象这是2025年的作品。跟前作相比几乎没有半点进步,和自家2022年发售的《塞博利亚之谜:世界之前》都有着极大差距,甚至比不过2014年发售的《福尔摩斯:罪与罚》。

  游戏中对波洛的塑造相比原著较为还原,也有一些比较矛盾的地方。游戏中还原了波洛善于与人沟通,说话风趣幽默的一面。外在上他是一位极为讲究的绅士形象,但在对话和探案过程中却有可爱的一面,例如在探案中破解谜题的话会很自恋的庆祝一下。矛盾的地方就是游戏里波洛竟然要大量的搜查现场,原著里的波洛可是对这种杂活都是懒得干、不想干的态度,都是交给警察去做,自己躺在躺椅上听着报告动动脑筋就行了。

  玩法部分,虽然有着3D的皮,内里却还是原汁原味的本格文字冒险玩法。发生案件—现场搜证—找人对话—推理案情—发生进展。听着很像那些老前辈例如《逆转裁判》玩的那套,事实上确实就是那套老东西,只是看图搜证变成了3D场景里面探索搜证了而已。

  先说案情的部分,第一章制作组原创了一个案件,主要是帮助玩家熟悉游戏的玩法和系统。案情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一位男士求婚时戒指不见了的小家子案件,破解难度很低,也没什么反转,相较前作的原创部分可以说没啥改进,该鸡肋还是鸡肋。

  现场搜证主要是寻找场景中可以互动的人和物。可以互动的内容都有光圈的提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搜证的玩法还是有些变化的,有些物品具有3D建模,可以360度检视,上面说不定有推动案情的关键信息。面对一些正在交谈的NPC,贸然上前问话可能问不出内容,可以选择在场景的合适位置偷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场景内还有些谜题物品,解开谜题可以获得收集物“金胡子”。这个上代收到玩家好评的收集系统在本作也没有缺席,谜题的难度有但是比较适中,加上游戏里可以选择获取谜题的提示,制作组没有在解谜上硬卡玩家。

  虽然是推理解谜游戏的老玩法,但是游戏在这套玩法的丰富度上还是做出了改进,游玩体验部分这套玩法还是有保障的。通过收集证据慢慢的将案情抽丝剥茧,看清案件全貌的过程个人觉得还是很有爽点的。

  在与人对话的环节首先要吐槽的就是游戏动画的表现力,过场动画中的人物动作非常僵硬,表情更是粗糙的可以触发恐怖谷效应。配音部分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英语课上的英文对话课件,过于的棒读没什么感情可言。

  对话部分与案情无关的信息也比较多,针对上作玩家诟病很多的对话无法跳过的痛点,厂商还是很传统的保留了下来,所有的过场动画和对话都无法跳过。不过也有一点改进,至少重复的对话可以跳过了。游戏里针对NPC对话中有自相矛盾的部分加入了一个交锋系统,和《逆转裁判》中的证言相同,就是在NPC的几句对话中找到自相矛盾的那句,列出证据提出质疑。这算是游戏对话部分最有意思的玩法,但在DEMO中只出现了一处还是比较遗憾的。这也反映游戏原创剧本的问题,案件中的人物看见波洛都和看见偶像一样,不管干没干坏事都把真话一股脑全供出来了,就算是游戏的序章也显得太过敷衍。希望在游戏正篇,有原著保障的情况下,能遇到更有意思、更狡猾的对手。

  游戏在推理部分主要是两个系统——人物侧写和思维导图,但从体验上来讲这两个系统与其说是推理系统,更像是在做笔记。

  先说人物侧写,游戏中新出现的人物,玩家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对话,获得信息,填入姓名职业等几个对应的空白处中。说是填入,其实每个空白处都会给你好几个选项,说白了就是完形填空。

  人物侧写这个系统最鸡肋的地方就在于,你不填也可以,这不影响故事推进,里面的人物有一半和案件压根没关系。刚刚说到一个空白处里有很多选项,具体的讲是每个空白处有将近20个选项,也就是20选一。这个设计让我感觉这个系统实在是太粗糙了,像是在敷衍玩家,为了给玩家一点推理参与感,硬塞进来的。完形填空的玩法上相比隔壁的《金偶像》系列也是一个天一个地。《金偶像》是给你20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有自己的位置,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个选项推出另一个。而本作就是提供十几个无用的选项,徒增无效的游戏时间罢了。

  而且NPC的信息在对话中也了解不全。甚至因为游戏汉化的缘故,玩这个游戏你还得有点英语功底。例如游戏中有个女生,大家都叫她杰姬,在英语的环境下,其实是对一个女生的昵称,是她姓的简写,全称是杰奎琳。关于这点小编当时也不知道,甚至她的全名游戏里也全程没在对话中出现过,那么小编最后是怎么填对的呢?是因为她的全名在我们遇到她的时候就已经明明白白的列在隔壁的思维导图里了。

  思维导图部分,请不要期待它是和《心灵杀手2》、《福尔摩斯:罪与罚》中类似系统一样的表现。相比其他作品的思维树随着案情推进,证据的增加,一点一点连成线、编成网,一步一步的通向案件的谜底。本作的思维导图更像是把波洛探索对话中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放在一个备忘录上,然后随意地连上几根线。里面让玩家能推理衍生的部分也很敷衍,像是戒指丢了+戒指在放进保险柜前还在=戒指是在保险柜里被偷的。

  在证据齐全后,还有一个还原案情的步骤,游戏里引入了一个类似《赛博朋克2077》超梦的玩法,让玩家还原案发经过。玩家需要针对案件关键节点中可能实行可疑行动的人选,选择正确的人物填空后才能破解案件。这个部分最奇葩的就是前面人物侧写是一个空白处里二十选一,这里一个空白处的选项直接缩成二选一,堪称比宝宝巴士还低的难度。

  诸如此类,推理系统上粗制滥造的部分让玩家感受不到推理游戏中最精华的解开案件谜题的爽快体验,更像是跟着波洛把现场逛完,人物都对话一遍后,案件就解决了。相比玩游戏,更像是在看电视剧。结合本作颇具“年代感”的画面表现力,和颇具“年代感”的玩法系统,让我怀疑即使后面有阿加莎的原作打底,还是很难让玩家愿意玩下去。

总结

  从DEMO第一章内容的表现来看,游戏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相比前作的改进也有限,但基于他的正篇内容依然是背靠阿加莎的名作,对于系列的书迷,想要扮演波洛重新经历一次熟悉的冒险的玩家,是可以购买本作的。但对于普通的玩家,甚至是推理解谜游戏的爱好者,游戏目前的质量还是不容乐观,正式版如何更是成谜,所以需要观望游戏发售后的真实水平谨慎决定。

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1013604号-1

Copyright 2018-2025 eiruan.com 【A软下载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数据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